电话:13051199966 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清林路1号世茂奥临花园

直面产业变革,汽车人才机制构建迫在眉睫

最新动态
作者:
汽车观察
来源:
汽车观察
2020/10/27 18:17
浏览量:

2020年是“十三五”收官之年,更是“十四五”的启动序曲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汽车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应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增长的不确定性,我国该如何直面产业变革,车企国际化发展的应对之道又是什么?

10月25-26日,2020第七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“中国拥抱世界”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圆满落幕。与会专家针对以上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。

汽车“交织”期需重视人才

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,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“三种交织”的局势。第一,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调整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期相交织,中美贸易战实际上使中国的汽车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霸权打击;第二,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重构期与中国制造强国攻关期相交织;第三,中国汽车市场的转轨期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期相交织。在这种特殊时期,汽车产业也迎来新的变革。

面对现状,付于武指出,要重新思考、重新出发,全力应对“三种交织”的局势。

 

在付于武看来,汽车的新时代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重视人才、尊重人才、呵护人才。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创新的火种,有火种才能用熊熊燃烧的火炬引导企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。

 

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也认为,直面产业变革,需聚焦汽车人才,使中国与全球共荣。

 

“十九大之后,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。中国的发展模式处于关键转型期,在创新发展、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,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。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,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、科技优势、产业优势。人才的作用在科技发展、产业发展当中发挥关键性的核心作用。”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李志刚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

 

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、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也表示,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都离不开人才,他呼吁海外华人和汽车海归继续心系祖国,实现个人愿景的同时为中国的汽车产业贡献力量。

 

引进人才应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

从人才流动的角度看,全球化智库(CCG)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表示,中国已成为全球人才保有量和流动量最大的国家,虽然受到疫情冲击,但是留学势头仍会继续,各类国际人才都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。

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人才保有量超过2亿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的出国留学人数高达700万,在海外华人华侨数量高达6000万。

 
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

可见,人才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。朱明荣对此倡议全球华人专家通过整合海外华人专家资源、积极搭建和国内交流的通道、扩大国内外产业界朋友圈等方式肩负起建设汽车强国的责任和使命。

 

在李志刚看来,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显得十分紧迫。首先,全面开放的中国更需要人才的大开放。其次,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是创新与人才。另外,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际人才竞争。

 

李志刚指出,在新一轮的人才引进中,要转变方式,需由过去以政府为主导,转向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。“总书记有一个重要的人才思想,即中国对国外人才主要以引字为主,为我所用即可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发挥企业在整个创新中的主体作用,企业也应该成为引才的主体。”

构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迫在眉睫

在未来的竞争中,如何让汽车人才更好地释放能量,发挥作用?

在李志刚看来,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吸引和用好人才提供制度保证,我国需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。

一是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。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太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,必须要加大改革的力度,要以社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,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。

二是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。人才评价在人才的选拔、使用、激励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过去评价人才主要看论文,如今很多单位已不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。所以,要建立以创新能力、质量、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。

三是疏通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。我国在体制上还存在着人才流动的障碍,事业单位、企业、机关相互之间有“玻璃门”过不去。另外,要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。

四是要强化人才股权期权激励。“股权激励是对人才最大的激励,要想方设法让人才名利双收。现在我们还面临很多法律方面的约束,体制上也有制约,当然还有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思想。”李志刚强调。

五是要构建高效的引才用才机制。要更多采用柔性引才、全球配置的方式引才聚才。

总之,全球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制度的竞争。立足未来,李志刚认为,应努力通过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、依靠市场力量形成汇聚国际人才的制度优势、营造“近者悦、远者来”的人才生态等举措,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,让全球人才拥抱中国。
 

关键词: